跳转至主目录

太仓,德国之城

180多家德国企业落户上海附近的这座城市。

22.01.2014
© Taicang Investment Promotion Bureau

德国人的缜密也适用于机械制造商通快(Trumpf)公司的中国工厂,厂房整洁,霓虹灯光反射在灰色的亚麻地板上,墙上挂着图表,显示着本月和本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我们每天更新这些数据”,通快中国公司生产总监Peter Hafner说道。曲线指向上方,显然劳动生产率提高了,Hafner紧盯着他的厂房要遵守通快公司德国工厂也适用的标准,包括一张生产计划,上面用红绿两色标注了工厂哪里流程卡壳,哪里一切顺利。今天物流的地方贴了一个红点,“我马上要到那里看一下”,Peter Hafner说道。Hafner不喜欢工厂有哪里卡住,或者看上去没有拾掇干净。通快公司非常德国化,尽管工厂是位于中国经济大都市上海以北约50公里之遥的太仓。

 

整个太仓看上去都相当德国化:通快远非唯一进驻 “太仓经济开发区”的德国企业,目前已经有180多家德国企业落户于江苏省这座50万人口的城市。因此,太仓类似于中国境内的某个德国工业区,一座小型的德国模范城,街道整洁,扁平的两层楼木立面住房令人想起德国的桁架房屋。这里有德国餐厅、德国白啤酒,还有十月啤酒节。德国企业采取合议制的方式相处:许多企业签订了所谓的君子协定,相互禁止挖走对方员工。

 

这座城市与德国的成功合作要感谢中小型企业的羊群效应:继1993年汽车与纺织工业供应商Kern Liebers公司成为首家在太仓开始生产的企业之后,其他德国企业纷至沓来,尤其是来自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企业。许多较小规模的企业了解到在中国有德国邻居和德国标准都十分宽心,更容易走入这个陌生的国度。在中国,其他的工业区专门致力于某个行业的落户建设,太仓则从一开始就把国别作为主要的入住依据。“我们努力地尽可能简化德国企业的手续”,太仓经济开发区招商局局长笪文敏说。如今这里的大部分德国企业来自机械制造、电子和汽车领域。

 

对于德国人而言,紧邻上海是太仓相比其他工业区所拥有的一大优势,许多人每天往返于太仓和上海之间。“地理位置对于中国人也是一个理由”,太仓克朗斯(Krones)公司总经理Christian Blatt称,他的公司在此生产饮料灌装设备。 “中国人觉得这里有这么一堆德国企业非常好”,Blatt说,“这使得太仓成为了非常有吸引力的经济区位”。他也喜欢在太仓的工作:与邻居挨得非常近,本地小餐厅里有德国人的固定会餐,还有所谓的圆桌会议,每月聚会一次,讨论经济形势。

 

但是在这里,德国人在他们的模范城中也感受到全中国企业都必须克服的、与日俱增的挑战:工资上涨,同时,找到符合资质的员工越来越困难。因此,Christian Blatt目前也愿意给经理人加工资以吸引其来太仓。他说:“我们必须在这里努力找到我们自己的解决方法。”他在全国范围内招人,尝试直接从学校招募毕业生,同样也在人才招聘会上寻找合适的员工。自2007年起, 太仓克朗斯公司的营业额翻了十倍,由此Christian Blatt花得起更多的钱来招募员工。Blatt说:“我们要付给员工买得起房子和车子的钱,这样他们就能在这里结婚、留下来了。”

 

Peter Hafner为其通快公司经理人提供的待遇除了工资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外,还有接送服务,每天有四辆小巴士往返于太仓和上海之间。“这是一整套的待遇”,Peter Hafner说。此外,通快公司尝试吸引在德国读大学的人,例如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生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尽管面临挑战,太仓的大多数德国人对未来并不担心,他们打算留下来,Krones公司总经理Christian Blatt说,在这里生活得很好。▪

Nina Trent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