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两位坚强的女性

Margarethe von Trotta和Barbara Sukowa以她们的方式撰写历史 -- 有关女性的影片

14.03.2013
Matt Carr/Getty Images - Sukowa, von Trotta
Matt Carr/Getty Images - Sukowa, von Trotta © Matt Carr/Getty Images - Sukowa, von Trotta

女性因拍摄有关女性的电影而获得赞扬时,她们或许不得不接受所谓“甜蜜中的苦涩”。在几十年中,女导演Margarethe von Trotta和女演员Barbara Sukowa共同创作了一系列刻画坚强女性的从根本上独具特色的影片。其中有三部影片尤为出色Rosa Luxemburg (1986年),一部关于20世纪初期工人运动与和平运动偶像人物的影片;《灵视》(Vision – Aus dem Leben der Hildegard von Bingen,2009年),是关于中世纪富有影响力、博学的修女希尔德佳德的故事;最近的《Hannah Arendt》 (2012年),它描述了一个犹太血统的德裔美籍哲学家,她以有关“平庸的恶”的文章而成为20世纪重要的思想家。

 

 

 

一方面,必须尽可能地强调,这是女性创作的有关女性的电影,因为它始终有着与众不同之处。但另一方面,这种“女性标签”总是包含着一种风险,即对这些电影的伟大和独特性的贬低,因为这个标签意味着一种狭小的门类,即好像只有女性才会对这些电影感兴趣。导演Margarethe von Trotta的艺术性正是在于:拍摄揭示这些类型的荒谬性的“女性影片”。也可以这么说:那些对女性主义不感兴趣,而“只是”对德国电影和德国历史感兴趣的人,是完全无法接受冯·特洛塔和苏科瓦的。

 

“个人的就是政治的”-- 这一妇女运动的主旨是冯·特洛塔的影片独一无二的叙事主题。它始于她拍摄于1975年的第一部剧情片《Christa Klages的再次觉醒》-- 影片中一名妇女为了挽救一家幼儿日托机构而抢劫了一家银行,并延续至《Hannah Arendt》。“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女导演对这句话的理解远远不止于描绘一位坐在家里壁炉旁的著名女哲学家。由Barbara Sukowa主演的《Hannah Arendt》只表现了这位著名哲学家的一个短暂的人生片段,即20世纪60年代初期,Arendt远赴耶路撒冷报道对Adolf Eichmann的审判,他参与组织屠杀犹太人,并且要为数百万人遭谋杀而承担责任。在文章中,她将艾希曼描述为一个并不惊世骇俗的“小丑”,她没有将他视为邪恶的化身,而只是在他身上看到了平庸,为此她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其实,影片也表现了阿伦特的私生活:这位在20世纪30年代从欧洲流亡至美国的女性是照顾家人的妻子、为客人烹调菜肴的女主人、和至亲好友开玩笑的女友,也是在人际关系上出谋划策的良师益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私人场景并非是要表现这位总在进行着严肃思考的女哲学家的“女性化”的另一面,而是通过这些典型的女性一面构建一种连续的统一性。有人可能会认为,表现一位世界闻名的女哲学家与丈夫拥抱是一种矛盾。但对于von Trotta在影片中所表现的Arendt而言,这并不意味着身份认同危机。她两者兼顾 -- 烹调和思考,以同样的,近乎固执和无畏的率直。

 

对Rosa Luxemburg(罗莎·卢森堡)而言,20世纪初叶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影片《Rosa Luxemburg》将主人公表现为一位集众多矛盾于一身的坚强女性,她决非一个坚不可摧的女英雄,她反抗社会和个人羁绊,但同时也并不能始终将个人愿望和社会目标完全统一起来。凭借这部影片,von Trotta收获了电影金胶片奖,Barbara Sukowa也获得了戛纳和德国电影奖的最佳女演员奖。此前一段时间,这两位导演和演员就已结识。她们两人的从影之路与Rainer Werner Fassbinder紧密相连。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von Trotta曾参演了Fassbinder的若干部影片,但不久便转行执导,最开始是协助她的丈夫,导演Volker Schlöndorff。Barbara Sukowa在十年后投身于当时已不是很新的“新”德国电影。1980年,Fassbinder启用她出演《柏林亚历山大广场》(Berlin Alexanderplatz)。

 

Sukowa于1981年首次出演Margarethe von Trotta执导的影片,即《德国姐妹》(Die bleierne Zeit)。对von Trotta而言,这部影片意味着国际性的突破。从根本上说,Sukowa在这部影片中塑造的也是德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Marianne -- 一种微妙的正义感促使她把自己隐藏起来,投身武装斗争 -- 这一人物以德国真实的女性恐怖分子Gudrun Ensslin为原型。这部影片为导演和主演带来了众多奖项。

 

但她们的人生道路却大相径庭。Margarethe von Trotta早年便是典型的不安分之人:1942年,她于战争期间出生于柏林,她的父亲是画家Alfred Roloff,母亲出身于波罗的海贵族家庭。战争结束后,她与母亲辗转来到杜塞尔多夫,最初都是无国籍者。作为一名年轻女性,von Trotta曾涉足众多不同领域,她曾就读于商科学校,曾在巴黎居住过一段时间,曾在杜塞尔多夫学习大学艺术课程,不久后转到慕尼黑攻读罗曼语言文学和日耳曼语言文学,很快又辍学,并就读表演学校。直至接触到“新德国电影”,她动荡不定的人生才安定下来,她终于找到了自己不变的人生主题:描绘女性人物和她们的人生经历。没有几个女导演能像von Trotta这样一再把女性置于影片的中心,而又并非在传统意义上讲述“女性的命运”。von Trotta的影片出色之处在于,她始终牢牢抓住社会制约因素和女性个人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她拍摄的不是“运动影片”,而总是关乎执拗的,并常常是性格强硬的女性。

 

Barbara Sukowa被认为是难以驾驭的女性角色的理想扮演者。这位1950年出生于不来梅的女演员以其不老的外貌为影片增色,这是一种显露坚强个性的执拗。Sukowa最初成名于舞台剧,并在Rainer Werner Fassbinder的影片《劳拉》(Lola,1981年)中实现了国际性的突破。她既能把握劳拉这样完全依赖于性魅力的、男性幻想中的象征性人物,也能把握像Hildegard von Bingen这样完全投身于灵修的修女,以及像Hannah Arendt这样由思考所主导的女哲学家。通过这些刻画人物形象的影片,Margarethe von Trotta和Barbara Sukowa以自己的方式讲述历史,她们所刻画的这些固执、睿智,并富有成熟女性气质的女性形象正反映了德国身份认同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