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老城的复兴
拆除还是重构?德国城市在很长时间里是优先拆除的。不过这个情况正在改变。
很多水泥和坚硬的棱角:很多城中心的市容反映出德国在对待毁坏腐蚀的历史建筑的长期战略。城市发展和历史建筑保护并非总是相伴而行。为什么现在到了反思文化遗产的时候了?
尽可能的现代化
自二战结束以来,德国一直对“民俗”持有很大保留态度。这个概念被纳粹意识形态毒化成启蒙的反义词,这尤其体现在建筑中。德国战后现代主义深刻影响了战争破坏后的国家重建,它不仅是在技术实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而且同时也是反对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的旧德意志国家城市面貌的一种文化防御斗争。
重构战争摧毁的城区或标志性建筑曾一直是一种禁忌,甚至是当受尽当战争苦难的邻国重建其失去的建筑文化,尽量按照旧时风格在历史地基上重建古老内城时,也是如此。在德国,城市规划师利用战争炸弹带来的“白板”效应,尽可能将城市建设得超现代派。
本地认同感的新渴望
这个背景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只有等到半个多世纪过去后,新一带城市规划师才敢按照旧式风格进行建造。特别是现代建筑极简形式语言的高歌猛进,给城市面貌带来了千篇一律的后果,这增强了对多样化和本地认同感的渴望。
柏林城市宫和洪堡论坛
虽然新建的柏林城市宫的旧式外表和作为洪堡论坛展览馆的新潮内饰,这在德国还一直作为一项破戒事件被争论着,但其他地方的重构项目得到了众多肯定。很多规划师认识到,重构历史建筑的质量体现在适当的规模、充满活力的底层区域以及变化多端的建筑构造,这是治疗趋利性单调大型建筑的唯一药方。
法兰克福、吕贝克和德累斯顿重新恢复老建筑
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按照这一精神刚刚重建了其老城,吕贝克参照中世纪城市结构在市中心重新建造建城之初的历史城区,德累斯顿则让圣母大教堂从废墟中重生。基本原则是,尽量按原样重构关键建筑。新旧建筑之间则用现代派来阐释的旧式风格来过渡。
从矩形强迫症中解放出来
在包豪斯故乡仍然根深蒂固的矩形强迫症在这些重构项目中又以游戏的方式回归了。突然间,某些建筑又拥有了个性,在城市结构中清晰可见。一些被现代主义摒弃的元素,如挑楼、双坡屋顶、桁架结构、拱廊和百叶窗等被视为活跃市容元素而得以重新发现。
现代主义的理论获得了上百年的成功,它是一种给所有人同样机会的建筑风格。不过,表达对故乡和个人情感的渴望被留存下来。法兰克福或者德累斯顿新建的老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他们肯定不会踏入现代建筑新区半步,因为那些建筑与自己家里的一样单调无聊。他们不是“迪斯尼主题公园”的访客 -- 一些现代主义的建筑师如此贬损那些新建的老城区。对前现代城市质量的反思更多地证明了公民和访客具备一种能力,他们能认识到什么才是使城市生动、多样的基本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