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在国际上
探究这个德国设计流派国际影响史的首场展览在中国杭州开幕。
![中国杭州的城市天际线 中国杭州的城市天际线](/sites/default/files/styles/image_carousel_mobile/public/media/image/Bauhaus-China-jubilee-shanghai-hangzhou-moving-away.jpg?itok=kOBukpJz)
德国。包豪斯只存在了14年:从1919年至1933年。但它仍然成为20世纪建筑、设计与艺术最重要的流派。因为政治原因,它被迫在在魏玛、德绍和柏林一再从头开始,但仍然在Walter Gropius(瓦尔特·格罗皮乌斯)、Hannes Meyer和(汉内斯·迈耶)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密斯·凡·德罗)三位校长的领导下大步向前。彻底颠覆设计重新开始、不接受任何灌输的确定性,这样的要求不仅仅铺平了走进现代性的艺术突破之路。这种“包豪斯实验”的影响更多地延伸到我们当下。2019年正值包豪斯诞辰100周年,“bauhaus imaginista(迁徙的包豪斯)”展览与活动计划将探寻包豪斯的国际影响与接受史。
![水谷武彦模拟对照研究(Josef Albers(约瑟夫·亚伯斯)授课),1927年 水谷武彦模拟对照研究(Josef Albers(约瑟夫·亚伯斯)授课),1927年](/sites/default/files/styles/image_carousel_mobile/public/media/image/Bauhaus-China-jubilee-shanghai-hangzhou-moving-away-arts_0.jpg?itok=U-WAJyXW)
为上海描绘的蓝图
2018年4月8日,首场展览在中国杭州开幕。在“Moving Away”(迁徙)的标题下它提出的问题是,包豪斯设计师和建筑师的普遍性设计原则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和政治语境中被发展、适应、拓宽或是更新。在中国,包豪斯思想是通过建筑师引入的,其中包括曾长期担任Gropius助手的Richard Paulick(理查德·鲍立克)和曾师从Gropius的王大闳。二人曾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任教,该校直接借鉴了包豪斯的教学计划。1945年后两位建筑师在大上海规划的制定中起到关键作用,这是一个建立在合理化基本原则上的现代化的城市规划项目。
“迁徙的包豪斯”展览是中国美术学院校园里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馆展览的一部分。除了大量实物和以商业化为目的制作原型外,还可以看到建筑及城建项目的规划和研究。2018年4月9日至10日的国际研讨会上,学者们还将展示其关于包豪斯和亚洲设计与建筑之间密切关系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