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介于战争之间 – 年轻民主共和国的夭折

20世纪欧洲史掠影

11.06.2014
©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 War

意大利法西斯

1922年

事实上意大利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但是,民族主义人士对一场“残缺的胜利”感到愤怒。虽然这个议会统治的王国北部和东北部的大片地区被宣布归意大利所有,但是,人们在1915年曾经怀着更加远大的目标加入到战争中。一战后最初几年呈现出的特征是社会动荡、罢工、工厂被占和土地掠夺行动。市民阶级害怕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恐怖,对此,法西斯运动号召进行“十字军东征”加以抵制。其准军事联合会采取了血腥的侵害行动,对此政府并未进行干预,由此使得数千名社会主义人士丧生。1922年10月,法西斯领袖Benito Mussolini(贝尼托∙墨索里尼)策划了“进军罗马”行动。迫于情势,意大利国王只得任命这位“领袖”为内阁总理。墨索里尼先是组建了一个联合政府,它获得了来自军界、经济界和官僚阶层旧有精英的支持。1925年则过渡到公开的独裁统治,它建立在法西斯政党的权力垄断、废除三权分立、持久的总动员和通过法西斯秘密警察打击政治对手之上。但是,和德国纳粹统治不同的是,墨索里尼的权力受到了意大利国王和天主教会权威以及独立军队的制约。

 

世界经济危机的挑战

1929年

1929年10月24日在纽约发生了史上最为严重的股市崩盘。“黑色星期四”标志着世界经济危机的开始。银行变得无支付能力,美国贷款仓皇抽离欧洲。在工业国家,经济出现下滑,短短数年内失业率平均上涨至25%。

这是黄金20年代的终结,这个年代是迅速融资带来了战后繁荣。在欧洲的几乎所有地方,出现了政治不稳定和极端化现象。在这一情况下,英国和法国的议会民主体制证明了其强势。在英国,主要是老工业区受到危机的冲击,失业人数几乎上升到300万。人们通过绝食游行来表示抗议。但是,尽管存在着上述这些内政和经济冲突,政治阵营和社会伙伴仍然能够在危机中保持合作。政府放弃激进的削减社会福利政策,这抑制了极端化趋势。

在很大程度上以农业为特征的法国,危机的影响没有那么严重。但是,这里不久之后也有100万人失业。右翼激进团体对共和国进行了挑衅。1936年人民阵线政府实施的各项社会福利改革虽然短期里促成了工人阶层在政治上的满足,但是,在市民阵营里,形成了一股政治爆炸力,它最终导致了人民阵线的夭折。

直到1938年在达拉第的市民阶层政府领导下,第三共和国才得以稳定下来。

 

德国民主体制的失败

1933年

在20世纪20年代下半叶,德国看来是处在良好的发展道路上。如果说1923年还有超高通货膨胀以及左翼和右翼的动乱企图动摇这个国家,那么,在1924年至1928年这几个年份又回归正常。但是,当这10年结束,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欧洲时,德国民主体制的羸弱是显而易见的。市民自由主义被侵蚀了,保守人士也未带给共和国任何忠诚,绝大多数雇主日益煽动社会冲突。1930年3月27日,社民党领导下的大联合最后一届议会制政府失败,取代它的是总统制和紧急状态体制。到1933年,膨胀到600多万的失业大军以及得到社民党容忍的布吕宁政府(中央党)激进的紧缩和节约政策使选民大量涌向共产党和纳粹党。在1932年7月的帝国议会选举后,纳粹党(37.4%)和德国共产党(14.5%)在议会中拥有反民主的多数。

纳粹分子、共产党人和警察之间几乎每天都发生的巷战,使得全德国内战氛围日浓。希特勒借机挑起了这些事端,同时把自己表现为免遭“红色威胁”的拯救者。他的策略在1933年1月30日产生效果,帝国总统兴登堡任命他为帝国总理。

 

纳粹掌权

1934年

保守人士期望通过承担执政责任来约束希特勒,但未能如愿。1933年希特勒就已迅速建立起独裁统治。在2月28日夜的“国会纵火案”发生后,警察和冲锋队到处抓捕政治反对派;德国共产党被打碎了。单单1933年就有10万多人被捕,且大多被投入新建的集中营中。虽然纳粹党在3月5日有限自由的选举中势力得到增强,可未能单独拥有多数席位(43.9%)。但是,这些纳粹掌权者成功地实现迅速的“各州归化”,并占领了各市市政府。投票反对《授权法》 – 帝国议会在3月23日通过此法而自我解除权力 – 的只有社民党。那些此前已经被禁止的德国共产党的议员不再能行使他们的授权。6月22日,在社民党同样遭禁之后,市民阶级政党自行解散。在这之前,工会被解散,而且,5月10日建立起德国劳工阵线(DAF),它不久以后就拥有约2500万名成员,成为最大的纳粹群众组织。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又接过了帝国总统之职。在“罗姆政变”中,他通过政治谋杀行动,排除了党内的对手,并让帝国军队向他宣誓效忠。由此,“领袖国家”得以巩固,几乎不再允许有反对力量存在。

 

迈向一场新战争的路线

1938年

一开始,希特勒想要突破《凡尔赛和约》所确立的体系,并在东面展开一场争取新的“生存空间”的占领战争。1934年,德意志帝国退出国际联盟,并在违反《凡尔赛和约》背景下引入了普遍兵役制。一年之后,帝国国防军违反国际条约,推进到去军事化的莱茵兰地区。巴黎和伦敦仅以软弱的抗议对这一发展态势做出反应,这对希特勒而言是一种怂恿。当佛朗哥将军1936年在西班牙发动政变并推翻民选政府时,只有民主国家遵守约定的不干预政策,而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西班牙内战中公开站在法西斯分子一边,并由此建立“柏林-罗马轴心”。而且,对于希特勒1938年3月吞并奥地利,西方国家也只是有所压抑地做出反应。绥靖是警言。当法国和英国政府在1938年9月的《慕尼黑协定》中允许苏台德地区并入德意志帝国并由此牺牲捷克斯洛伐克时,它们以为拯救了欧洲的和平。

苏联觉得自己被孤立了,为此寻求与这个意识形态宿敌结盟。1939年8月23日是斯大林与希特勒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日子。通过这个条约,柏林和莫斯科确认共同消灭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两位独裁者的接近为发动战争铺平了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国防军突袭波兰。作为对此的反应,英国和法国向德意志帝国宣战。如此前所约定的,苏联首先占领了波兰东部,然后侵占了波罗的海国家。1940年纳粹国防军占领丹麦和挪威,然后入侵法国,并于1940年6月14日挺进巴黎。6月22日法国投降,不得不接受国家被一分为二。法国的西北部隶属于德国军队指挥官,在非占领区由受德国控制的菲利普∙贝当(Philippe Petain)领导下的维希政府执政,一直到德国军队1942年也开进这里。适用于占领区的国际法规定不久以后就被违反了,例如由于法国抵抗运动组织的暗杀行动,德国军队枪杀了人质。把强制劳工带到德国,导致了游击队和抵抗运动的极端化。2万名法国人在抵抗中丧生。1941年末这场战争蔓延全球,原因是日本于12月7日轰炸珍珠港、攻击美国。数天后,柏林和罗马 – 1940年它们与东京签订了三国条约 – 向华盛顿宣战。德国军队从1941年以来在北非作战,在突袭苏联后,先是似乎浩浩荡荡地向东方挺进。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军队的进攻也几乎无法阻挡。

 

东欧的毁灭战

1941年

德国对波兰的战役已经带有种族意识毁灭战的特征。先是在希特勒和斯大林的暴力政策下,有600多万波兰人在德国占领时期丧生,其中一半是在大屠杀中被杀害的犹太人。1941年6月22日对苏联的突袭,目的是为了替德国的“主宰种族”占领新的生活空间,以及通过强制劳工从经济上剥削中东欧的“下等人种”。苏联方面有2700万人丧生,其中1800万人是平民,直到苏联不只是反攻,而且在1945年春一直推进到柏林。饥饿是德国毁灭战中最锐利的武器之一。有300多万苏联士兵在德国战俘营由于营养不良而丧生。德国人单单在为期900天的列宁格勒封锁战役中使得近100万人死于饥饿,此外,根据希特勒《紧急状态法》,纳粹国防军不仅枪杀被捕的红军政委,而且在报复行动中杀害无数的平民。当东线战役在斯大林格勒争夺战后失败时,纳粹德国国防军在撤退时实施了 “焦土”政策。冲锋队和纳粹德国国防军镇压华沙起义和摧毁这座城市 – 这一切是红军使之发生的 – 成为了东欧毁灭战的杀戮终点。

 

迫害和杀害欧洲犹太人

 1942年

自从希特勒掌权以来,反犹主义和种族主义是国家法则。德国犹太人被禁止从业,对于商店店主,则通过联合抵制的呼吁来给他们制造麻烦以及公开贬损。1935年的纽伦堡种族法案扩大了对犹太人权利剥夺的范围。1938年11月9日,反犹演变成第一次的暴力肆虐行动。在“水晶之夜”,党卫军和冲锋队成员纵火焚烧犹太教堂,洗劫商店与住宅。数万名犹太人被投入集中营,并在那里遭到虐待,数百人被杀害。紧接着,《把犹太人排除出德国经济生活法》推动了犹太人财产的“强制雅利安化”。约有25万德国犹太人在20世纪30年代外移。但是,仍有19万犹太人一直到1939年底仍不想或不能离开其家乡。随着纳粹德国对波兰的占领,大屠杀开始成为欧洲现象。波兰犹太人被驱赶到犹太社区,数千人被任意射杀。德国进攻苏联,标志着系统性集体屠杀的开始。在警察和党卫军的行动部队在纳粹德国国防军支持下开始杀害数十万犹太人期间,党卫军在为工业化的大屠杀做准备。在1942年1月20日的万湖会议上,国家机关被正式纳入“最终解决犹太人问题”的行动中。在贝乌热茨、索比堡、特雷布林卡和奥斯维辛-比尔克瑙灭绝营里,实施了史无前例的杀戮计划,至少600万欧洲犹太人被杀害。

 

抵抗纳粹

1943年

在德国,只有少数人起来抵抗纳粹政权。社民党人和共产党人所希望的反对希特勒的工人起义并未发生,它们于1933年组建的非法团体不久也被解散。希特勒的成就给他带来了“德国人民共同体”几乎一致的赞同。新的抵抗随着即将爆发的战争而形成。一次想要在1938年阻止希特勒备战的军官密谋行动,在希特勒在慕尼黑会议上取得成功后就夭折了。1939年11月8日这位独裁者侥幸逃过了Georg Elser(格奥尔格∙埃尔赛)的炸弹狙杀。“红色乐队”徒劳地警告莫斯科留心德国突袭苏联。在帝国内,抵抗人士仍然是孤立的。这与被德国占领的国家不同:虽然在那些国家,卖国行径也是日常情况,但是,几乎到处都有抵抗运动,它们以非暴力的不顺从行为、不久以后用武器挑战占领者。丹麦人和荷兰人为反对其犹太同胞被放逐而开展的抵抗运动,法国、意大利、南斯拉夫、希腊或苏联的游击队员,捷克斯洛伐克的抵抗运动,尤其是波兰家乡军以及华沙犹太社区居民的斗争,都是欧洲自由运动历史的组成部分。属于其中的,也包括1944年7月20日针对希特勒的失败的狙杀行动。若那次狙杀成功,原本可以结束这场战争。最终需要如此不同的伙伴联盟,如东方的苏联与西方的美国和英国,以便从外面战胜纳粹德国。

 

战争结束和重建秩序

1945年

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德国结束。它令人恐惧的结果是,欧洲有4500万人在战争中丧生。从8月15日起,太平洋战场也停战了,此前美国用原子弹轰炸了广岛和长崎。在被划分为四个占领区的德国,战胜国接管了执政权。它们的目标是,,通过去军事化、去集中化、去纳粹化和德国民众的民主化来实现面对德国的持久安全。在盟军早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把战后欧洲划分成各个势力范围,并宣布中东欧的大部分地区归苏联之后,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上,战胜国约定,在中东欧建立各个统一的民族国家。东普鲁士北部成为苏联的一部分,而波兰领土一下子向西推移到奥德河和尼斯河畔。《波茨坦公告》规定,以“有序和人道的方式”将德国居民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运送出来”。对于从1944年起经受了疏散、逃亡乃至驱逐的约1250万德国人而言,现实则有所不同。其后,民主建构的西方与共产党执政的苏联之间在强权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即刻显露。东西对抗由此逐渐开始,这推动了西欧一体化,西德从1950年代开始也加入了一体化进程。

 

西部民主体制,东部专政体制

1949年

1949年西方与苏联之间的鸿沟一目了然。美国总统Harry Truman(哈里∙杜鲁门)向所有同“极权主义”作斗争的“自由人民”保证将给予支持。同时,华盛顿宣布启动“马歇尔计划”,该计划旨在促进欧洲的重建。与一战后情况不同,美国并未撤出欧洲。如果说斯大林到那时为止还保持着在中东欧实现政治多样化的想法,那么,从1948年开始发生的是其统治地区内的苏联化。严格实行共产党统治和计划经济,任何反对派的迹象、甚至于教会都遭到迫害。1945年以后在波罗的海国家、波兰、罗马尼亚和乌克兰爆发的武装抵抗,遭到血腥镇压。各种公开审判营造了一种持久恐怖的氛围。

在欧洲,一块铁幕落了下来,它不仅分裂了欧洲大陆,而且也分裂了德国与柏林。两个德国自1949年建立以来融入了各自的政治与经济体系。民主德国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专制政体,而联邦德国在自由选举中实现合法性,这里和在西欧几乎所有国家一样,形成了一种议会民主体制,它由于经济繁荣和社会福利体制的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同。与战争期间情况不同,政治争论从街头转移到议会中,在其中,政治阵营有能力组成联盟。

>>

© „Diktatur und Demokratie im ­Zeitalter der Extreme“, Bundesstiftung zur Aufarbeitung der SED-Diktatur www.bundesstiftung-aufarbeitung.de/ausstellung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