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安全会议
慕尼黑安全会议自视为正式外交行为以外的开放论坛。

自53年前首次会议召开以来,慕尼黑安全会议虽然不仅仅是,但的确也是一个内幕交谈的重要地点。总统、部长、国务秘书和将军们都重视这一非正式双边谈话的机会,在“巴伐利亚庭院”高级宾馆进行这种谈话的,也不乏冲突各方的代表,除了在这里,他们几乎没有可能走到一起。这一会议虽然被视为参与者没有决策权限的对话活动和无约束力的地点,但高层来宾们在这里讲的不只是外交套话,有时候也会有明确的表态。
安全政策讨论的伟大时刻
安全政策讨论的伟大时刻之一,是在2003年的会议上:在美国入侵伊拉克之前不久,时任德国外交部长的Joschka Fischer(约施卡·菲舍尔)在一次激动的讲话中把一句“I am not convinced!”(我不信!)扔给美国国防部长Donald Rumsfeld(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美国发动战争的理由并未说服Fischer。三年后,俄罗斯总统Wladimir Putin(弗拉基米尔·普京)则在他的招牌谈话中抨击了美国所谓武力争夺全球霸权的行为,并宣称俄罗斯绝不会坐视不管,在西方各国引起震动。但也有人把这个会议作为一个平台,在这个“共同体”里散播自己的意见,试探会得到什么反应。
慕尼黑安全会议被视为正式外交行为之外的接触交流场所和开放论坛。它于1962年在慕尼黑启动,最初名为世界防务大会,主要面向北约成员国。如今它也迎来了全世界的宾客。到1998年,召集者和主持人都是Ewald-Heinrich von Kleist-Schmenzin(埃瓦尔德-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施门钦),他曾是支持反抗希特勒阵营的纳粹国防军军官。八年前,前外交官Wolfgang Ischinger(沃尔夫冈·伊辛格)接任会议主席。今年会议的讨论中心是叙利亚战争、难民危机以及欧洲安全秩序的未来。
慕尼黑安全会议,2016年2月12日至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