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的面孔
完全不同的人物代表着德国建立的各类国际教育伙伴关系。

Joybrato Mukherjee在两个高级职务中同时促进德国高校的国际化:作为全球联网的吉森尤斯图斯-李比希大学校长和作为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副主席。他强调“广泛的国际化”的重要性,并说道:“越来越多的国家像我们这样认识到,学术的卓越只能通过合作来实现。”
JOYBRATO MUKHERJEE © Jonas Ratermann
吉森大学校长,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副主席
Bénédicte Savoy是将文化的世界开放性与国际顶级水平的研究绩效联系在一起的典范。这位法国艺术历史学家最初是作为交流生来到柏林。她说:“总体上,是交流与相遇才使我们成为了人类”。为一个有关战利艺术品和艺术掠夺品的新项目,她想要组建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年轻而又多彩的团队”。
BÉNÉDICTE SAVOY © Stephan Pramme
柏林工业大学艺术历史学家,2016年莱布尼茨奖获得者
从2012年以来,德以职教合作项目又有了一块招牌:交换学徒。Atar Mandel作为建筑与设计职业培训的学徒生参与了2015年的交流活动,她与另外17名以色列青年一起,在德国待了三个星期。28岁的她表示,她想了解新材料新技术的期待得到了“超额满足”。
ATAR MANDEL © Anika Büssemeier
德以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的结业生
承担责任,利用教育机遇:由外交部资助的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叙利亚领导人才”奖学金项目使得年轻而又有高度天赋的叙利亚人在德国完成大学学业。学习信息学的大学生Osama Makansi说:“这一奖学金给我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新前景”。
OSAMA MAKANSI © Stefan Maria Rother
弗赖堡大学学生,“叙利亚领导人才”项目奖学金生
国际物流,这是Misbah Naz的天地。她在辛克物流的巴基斯坦伙伴公司工作。Naz是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在巴基斯坦实施的、双元制职业培训项目的最早的毕业生之一。“我最高兴是,每当我为公司争取到一个前景广阔的订单。”
MISBAH NAZ © Abdul Majeed Goraya
双元制职教学历的物流专业人士
接触最现代的技术对于墨西哥大众汽车公司的学徒而言是司空见惯的事。Ernesto Reyes (18岁)如今能熟练操作工业机器人。自从大众汽车公司50年前在普埃布拉开办培训学院以来,许多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双元制培训的理念保留了下来。而且,它给年轻人开辟了前景。“毕业后我想上大学,以后当一名工程师”,Reyes说。
ERNESTO REYES © Sandra Weiss
未来的电气机械师墨西哥普布埃拉大众汽车公司学徒
相互走近,以便更好地理解对方:为此,2016/2017德俄青少年交流年活动提供许多可能性,例如德俄青少年议会项目。该议会的前共同主席Michail Kriwopal说:“共同的交流,例如政治辩论的形式,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很有教益,令人感兴趣。”
MICHAIL KRIWOPAL © Stiftung DRJA/Marco Fieber
记者,积极投身于德俄青少年交流活动
几乎难以令人置信的是,¬Anastasia Gotgelf三年前还不会说一句德语。如今,这位25岁的俄罗斯女性几乎可以毫无口音地用德语表达,她是何等的高兴。她于2013年在柏林开始就读一门以英语授课的硕士课程。在德国,共开设了1300多门用外语授课的国际课程。“专业选择面是很广的,而且在我的硕士课程中,我可以自由选择许多东西,这是十足的优势”。
ANASTASIA GOTGELF © privat
柏林洪堡大学“一体化自然资源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如果要问Nguyen Minh Tan想得到些什么的话,这会是更多的合作。德越科学交流是这位河内科技大学工艺技术员关注的议题。作为“德国校友绿色团体”的倡议者和负责人,这位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前奖学金生(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在为合作与科学流动性呼吁。“我们倡议共同的项目,介绍实习机会,并组织研讨班。”
NGUYEN MINH TAN © Jonas Ratermann
德国校友绿色团体
对于Tiberiu-Stefan Grindei而言,情况不可能更好了。这位27岁的罗马尼亚人在6年前迁居至德国,在那里,他接受工艺机械师的双元制培训。他在企业里直接运用他在职业学校学到的东西。老板也相信他,在他完成培训后就雇佣了他。他现在有一个新的目标:“我想要深造,可能在将来某个时候完成师傅培训。”
TIBERIU-STEFAN GRINDEI © privat
工艺机械师,在完成双元制培训后被中型企业Betec涂层技术公司雇佣
为实践而学:早在伊斯坦布尔Lisesi高中‐它属于德国伙伴学校倡议行动PASCH网络的成员之一‐就读时,Cansu Sancaktar就很喜欢学生被调动起来主动作为。她如今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学习电气工程,很看重与教员之间的公开交流。“鉴于德国有好的大学和研究基础设施,我很早就希望到这里来学习工程专业”,她说。“我的愿望实现了。”
CANSU SANCAKTAR © privat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德国海外学校毕业生项目的奖学金生
一个有着坎坷历程国家的政治新开端:缅甸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结束也给Khin San Yi带来了变化。这位原高校校长此前在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资助下在哥廷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4年至2016年初她曾是缅甸政府教育部长。她说:“德国教育体制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
KHIN SAN YEE © Stephan Pramme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前奖学金生和缅甸前教育部长
Shehab Alsaied认为教育优先。2014年,当他的家乡叙利亚的状况变得越来越糟糕的时候,他逃到了土耳其,并在安卡拉注册学习卫生科学。他靠DAFI奖学金资助他的学业。这个受外交部资助的项目从1992年以来使得6000多名难民能够上大学。Shehab说:“我由此可专注于我的学业。”
SHEHAB ALSAIED © privat
安卡拉德国学术性难民倡议行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奖学金生
全世界都有德国海外学校:从旧金山到新加坡,从莫斯科到墨尔本。当美国女孩Athena Dunkle在德国生活的时候,她和父母就欣赏德国的中小学体系。回到美国后,Athena高兴的是能够到华盛顿的德国学校上学。这位16岁的女孩说:“我在这里能够遇见非常多的、向世界开放的人物。”学习德语并不简单,但这是值得的。
ATHENA DUNKLE © DSW/Beate Mahious
华盛顿德国学校的学生
那些利用欧盟伊拉斯谟+交流项目的大学生给年轻的欧洲打上了烙印。德国高校早就建有众多的伊拉斯谟伙伴关系,它们并不局限于传统的目的国,诸如西班牙、法国和英国。法学专业学生Jan Rinklake从柏林自由大学来到立陶宛。他说:“像伊拉斯谟这样的交流项目使得许多人能够转换视角,这对于一个处在危机中的欧洲而言是特别重要的。”
JAN RINKLAKE © privat
在立陶宛米科拉斯·罗梅里斯大学交流一个伊拉斯谟学期的法学专业学生
虽然课堂上有许多事情与中国家乡的情况是不同的,但是,仅仅在短暂时间之后,Minsong Hei觉得他在罗斯托克的新学校、客居国父母和新伙伴相当好。在为期8个月的时间里,这座波罗的海沿岸城市是他的第二故乡。Minsong Hei是2016年参加中德青少年交流年活动的许多青少年中的一位。他说:“我想以后在德国学习工程科学。”
MINSONG HE © Ove Arscholl
中德青少年交流年活动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