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协力构建公平安全的职场
纺织工业的供应链复杂而难窥全貌。德国致力于增加其透明度,并寄希望于联盟的力量。
牛仔裤像在促销推车里那样高高堆起,而后由工段长送往熨烫站。拉链、裤腰、标签 -- 一切齐备。工序流程上的最后一位女工上千次重复同样的动作。在这里,每个月有40万条裤子流转在缝纫台之间。员工们只有躲在自己家里的时候才会谈到工间休息和加班。工厂是否安全几乎无人知晓。
“当然,我们定期进行防火演习”,工厂负责人说。这家工厂位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附近加济普尔,生产Pimkie品牌服装。负责人介绍了逃生通道和以耐热水泥代替了以前金属材质的走廊。出口的大门不可上锁。受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BMZ)委托,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改善了这里的建筑与防火安全。
这座工厂被视为示范单位,它也是GIZ提供环境和社会问题咨询的众多工厂之一。它不是那种如今在亚洲纷纷涌现的超现代化大厦,却也并非是破败不堪、处处裂痕的大楼,就像2013年4月倒塌、吞噬了1100多条生命的八层拉那广场那样。
那场严重事故暴露了纺织工业供货链上亚洲部分的不人道状况。孟加拉国在该行业有近400万工人,是继中国之后最大的生产基地。2013年4月的事故发生以来,在政府和行业中,在柏林、日内瓦和达卡,都有了许多改变,但还是远远不够。
发现了严重缺陷
如果列一个从高风险工厂向模范工厂上升的等级表,加济普尔的服装厂如今大约可以归入上等。厂房通风很好,缝纫女工的工位没有被夹在纸箱和衣料堆之间的,处处整洁宽敞。不过,由200家纺织连锁企业聘用的建筑技术检验协会“Accord”的视察员仍然发现了一些严重的缺陷:楼梯底下的配电箱,存放地点过于靠近工作人员与原材料的燃料,垃圾遍布的逃生通道。此外,车间大厅和楼梯之间的防火门隔断也不够完善。
视察员来过两年之后,这些条件还是没有得到满足。工厂拖延行事,许多其他工厂也是如此。防火门很贵,而它的缺失又并非急症。加济普尔工厂的现状说明,纺织工业虽然已经被震撼,被唤醒,但他们的错误意识却不会像一些人所期望的那样迅速消除。
国家法律不敷使用
德国联邦发展部长Gerd Müller(盖德·穆勒)是急不可耐的人之一。他每次来达卡都要会见往往也是纺织业主的政界人士,2015年10月的这次到访也是一样。“仅靠国家法律是不够的,例如一件男衬衫,从棉花到熨烫就要经过140道工序。”Müller要求行业承担责任。他在达卡访问了一家工厂,这是他为可持续纺织联盟争取到的第一个本地成员。
除了跨行业的“实施《联合国工商业与人权指导原则》国家行动计划”之外,这一联盟是德国投入努力的另一个重要基石。该联盟在2014年艰难启动,如今德国纺织业已有半数入盟,包括阿迪达斯等生产商、C&A等贸易商、非政府组织、工会、联合会。重要行为体组成的圆桌会议此前从未达到过这样的规模。同时,德国也是欧洲最大的服装市场。
所有成员都遵守共同订立的标准。目前他们正在着手制定个性化的路线图,确定要通过哪些步骤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社会、生态和经济目标:保障生存的工资、环境去毒、采购时的注意义务,等等。到2016年底这些作业都要完成,还要确定如何审核、测定和公开已改善的状况。
讨论气氛有时颇为热烈,声闻于外,而谈判却是秘密进行的 -- 对于批评者来说这里是一个软肋。这些批评者正在观察2014年达成的协议如何由65页缩水到11页。一些人认为这个纲要已被弱化。事实上政府的确放宽了一些限制,以吸引更广泛的参与:由每家企业确立自己的节点目标和时间计划。
从产业的角度看,所有其他途径都是不现实的。纺织品经济的生产链很难一目了然。即使是像奥托(Otto)贸易集团这样的几十年来注意保护人类与环境的公司,也远未能完全清查链条上的所有环节。这家汉堡企业营业额的100亿欧元来自纺织品,它表示,透明需要极高的成本,绝不是免费的。那么何苦费这么大力气呢?
共同做到更多
“联盟的魅力在于,它集合了各方力量,团结起来就可以比单个行为体达到更多的改变”,奥托集团可持续发展管理部门负责人Andreas Streubig表示。他举了Accord为例。由这个联盟可以看出,通过集中行动,可以向政府、协会和工厂主施加行动压力。“只有这样才能达成实质性改变。”
Streubig希望纺织业联盟能“对我们的运作模式发挥显著影响”。为实现像到2020年棉花完全可持续利用这样的目标,理事会必须决定在供应链中建立新的机制,使其“全线透明,尤其是可掌控”,并由此为了标准而确立责任,每一个阶段都要把上一阶段纳入其义务范围。这种链接被称为“监管链”。
至于近百个联盟公司是否最终能确保其产品出自人道劳动,则仍不得而知。“百分之百的可持续,我认为是个幻想”,Streubig说。“未来五年内,使一件衬衫的生产过程,即从棉花田到顾客手中的每个价值创造链的步骤都得到监控,使一切尽可能遵从可持续理念,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他还是认为,企业走上持续减少灰色地带的道路,具有决定性意义。
减少灰色地带,这也是各个领先工业国家的努力目标。2015年6月在德国担任主席国的七国集团首脑会议上,各国国家和政府首脑承诺:要通过制定国家行动计划等措施,致力于创建可持续供应链,更好地执行劳动、社会和环境标准。与会者在会后的声明中呼吁私营经济界“承担其在人权领域的注意义务”。Gerd Müller在后继的七国集团劳动与发展部长柏林会议上表示,在通往全球供应链公平标准的道路上,德国是一个先行者。
德国工会联合会的亚洲专家Frank Zach指出,工作条件能成为七国集团首脑会议的主题,而且还涉及到新兴国家,这本身就很了不起。“供应链的问题此前在全球语境中从未被提起。”良好的想法如今必须付诸实施。如计划中的“零伤亡愿景基金”(Vision Zero Fund)就是服务于这一目标。
劳动保护文化
该基金的思想基础是,劳动保护的文化必须从企业自身萌发。服装工业中的第一批项目在2016年就将获得资助,由国家和社会伙伴共同组织:要设立工作安全委员会,组建职业互助协会。基金的资金来自政府和企业,由国际劳工组织ILO负责管理。该组织一段时间以来已经通过“工作更美好”(Better Work)计划对孟加拉国的政界施加了影响,使其更严肃地对待劳动保护。
在孟加拉国,德国通过GIZ协助培训更多的国家视察员,因为还存在一些空白点。英国、加拿大和荷兰则已经通过ILO为第一次巡视提供了资助:如今驾着摩托车在达卡的车水马龙中奋战的国家技术员不再仅仅是20名,而是近300名。一米一米,一个工厂接着一个工厂,一次巡视接着一次巡视。
然而建筑安全所带来的后果还是很有限的。因此ILO对于孟加拉国的看法目前也较为现实:“在纺织与服装部门建立安全与健康的工作岗位的文化,并由训练有素的人员去推行,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