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作者
探究热捧之缘由:为什么Michael Riedel成为他这一代人里德国最热门的艺术家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把Michael Riedel称为“艺术家中的系统理论家”,《纽约时报》以“山寨者”为题对他进行报道,《萨尔布吕肯报》则把他称作“再生产名家”。哪个最合适?让我们走近这位1972年出生的法兰克福概念艺术家。
Michael Riedel的热度从何而来?
Riedel进入广大公众的视野还是不久前的事,当时他与一家建筑师事务所合作设计了萨尔布吕肯现代美术馆的扩建工程。他用4000平方米的巨幅文本图像覆盖了美术馆的外立面和外部设施。他选用萨尔州议会一次关于本建筑计划的辩论的记录稿作为“原材料”。如今,新的博物馆映射出自身的诞生历史,而Riedel则创作出了全德国最大的公共空间艺术作品。
他的方案是什么?
2017年Riedel成为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HGB Leipzig)的绘画及平面设计教授。还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和法兰克福国立造型艺术学院学习期间,他的艺术方案就包括使用现有的材料来创作新的作品。他摄制影片,重现展览。他总是抓住已经存在的事物,然后从中创造出二次作品。
Michael Riedel的哲理是什么?
Riedel曾经对《艺术杂志》解释过自己的理念:“我想做一些传统的、无人看重的东西。我想表达对原创的冷漠态度。(……)而再创作正是艺术本身自有的技艺。每一次临摹都是一次再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