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大城市的诗篇

城市成为工作室:街头艺术征服城市空间,互联网延长了它的生命。

23.09.2015

谁想要在线下发现一幅“Barbara”的艺术作品,得要很多运气。这个名字背后的人在标牌上张贴新的讯息,或者在城里某处悬挂的便签上写满睿智、逗趣的话语。原稿大多很快消失,但这种街头诗篇在网上延续生命。“Barbara”在脸书上有20多万粉丝,她的艺术目前甚至已经进入“每日新闻”。

街头艺术:这可以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入侵公共空间。艺术家们把他们的作品放在每天许多人经过的地方,把作品喷洒、绘制、粘贴在他们认为能很好嵌入城市图景的地方。这些作品没有涂鸦字体那么令人讨厌,涂鸦的目的经常是为了推出某个涂鸦者的名字,而这里重要的是诙谐、有魅力的图画作品,可以启发观赏者思考。

这些讯息能传达给广泛的公众,在艺术家们留下痕迹的街头,也在互联网上。他们的图画通过社交网络继续传播,也引起了主流艺术圈的关注:展览会和节庆使得街头艺术日益走红,令这一艺术形式为人们所接受,而它想要的东西,正是人们经常与之联系起来的东西的反面:财产损害。这个圈子的信条更多是“为所有人的艺术”。

艺术家们的技能从粘贴纸质作品、借助模具喷涂的小型作品、巨幅墙面绘画到重新布局的日常物品的装潢。有艺术性的贴纸、胶带作品(“胶带艺术”)以及树木和灯柱彩色编织作品(“城市编织”)都属于此类。

艺术家们常常互相合作,很少覆盖其他人的作品。尽管如此,也常常会出现某个新的街头艺术作品短短数小时或者数天内消失的情况,这是由于城市清洁开始了,或者下了一场暴雨。街头艺术始终是一种飘忽不定、转瞬即逝的艺术。因此,制作者和欣赏者都在寻找能保留下来的途径,每天都有艺术家、博主、摄影师和街头艺术迷在网上发布作品图片,通过Instagram以及其他数字渠道可以接触到百万用户。

现实世界中的观众数量看来也在增长,显然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扩展自己对艺术概念的理解,了解街头艺术。柏林的“城市民族”项目携手那些愿意让国内外艺术家们装饰自己家墙壁的屋主,几乎没有哪一周在柏林不是至少有一面墙经历蜕变。谁愿意在城里四处看看,就会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