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边界
对许多人来说,民主德国早已成为历史,德国的分裂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如今更重要的是建设纪念场所,以确保这段时间不会被遗忘。
对很多人来说,民主德国早就成为了历史,德国分裂也已是三十年前的事了。为了确保历史不被遗忘,那些纪念场所就显得尤为重要。
柏林墙
柏林墙已成为历史,但是还有几段残留。其中最长的一段是位于柏林弗里德里希海因区(Friedrichshain)举世闻名的东边画廊。在这段长达1.3公里的墙体上,来自21个国家的118位艺术家用涂鸦留念,其中一幅描绘了民主德国国务委员会主席埃里希·昂纳克(Erich Honecker)与苏联领导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schnew)标志性的“兄弟之吻”。
位于柏林米特区(Mitte)和威丁区(Wedding)之间伯恩瑙大街的柏林墙中央纪念馆,可以让游客进一步了解历史。没有一个地方能像这里一样使参观者如此强烈地感受东西德分裂的时期:这里重建了带瞭望塔和巡逻路线的死亡地带,一扇“纪念之窗”展示着在柏林墙脚下失去生命的人的肖像。即使在民主德国时期,伯恩瑙大街也是一个特别的边境地区。现在的景观公园地区曾经是墓园。当时1000多座坟墓因为柏林墙的建造而不得不移址,墓地的小教堂被炸毁。而今同属纪念地的建筑还包括那座现代的和解礼拜堂,那里会定期举办纪念两德分裂受害者的活动。
弗里德里希大街上的检查站
沿着伯恩瑙大街的柏林墙撕裂了教区、朋友和家庭,而东西德之间又不得不建立过境交通,1962年,今日所称的“泪宫”便为此而建造,其正式名称为柏林弗里德里希大街检查站。如今,这个通关大厅成了一个感人的展馆:图片、文件、录音以及一件件行李和一个原始的通关柜台生动地展示了东西德分裂几十年来给许多人带来的痛苦。
穿越村庄的死亡地带
边境在多个小村庄里划出了一条死亡地带,如穿过那个距耶拿南部约80公里的Mödlareuth小村庄。这个村子中间狭长的Tannbach小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为东西方铁幕的一部分。Mödlareuth东面属于苏占区,西部则属于美占区。在战后起初那几年,人们还能凭通行证去往小溪的对岸,但自1952年起,东德统一社会党政权首先修建了一道高高的栅栏,1966年以后则变成了一道长700米的水泥墙,把这个只有50位居民的小地方围成了一个“小柏林”。如今,隔离墙的部分以及旧的边境塔成为Mödlareuth东西德博物馆的一部分。这里边界虽依然存在,但只是两个联邦州之间无形的州界,Mödlareuth的西部属于巴伐利亚州,东部属于图林根州,但是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越过狭长的Tannbach小溪。
边境地曾经也是过境地
当年长约250公里的边境线位于Duderstadt-Worbis的西北方向。这里的东西德边境线将过去紧密相联的西部Gerblingerode和东部Teistungen两个城镇分开。Eichsfeld边境博物馆使人回忆起被分裂的德国的生活。Eichsfeld县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所谓的“小规模的跨境交往”,从1973年起,西德人便能够去东德探望朋友和家人。据Duderstadt-Worbis的记载,在1973年至1989年间有近600万人次过境:这个庞大的数字表明,两德分裂给人们的生活和关系造成了多么巨大的影响。博物馆区还包括观察掩体、瞭望塔等边境设施,在那里还能看到东德边境的开关和信号设备。
逃亡者必须被“消灭”
在位于Bad Sooden-Allendorf附近的边境博物馆“Schifflersgrund”中,可以看到当年试图逃亡的人是如何被残暴地对待的。这里的展览重点介绍那些冒着生命危险试图逃离民主德国的人的命运。仅在当时黑森州和图林根州的两德内部边境就有26人在逃亡中丧生。一直被东德官方否认的下令向逃亡者射击的文本,是一份令人既悲痛又震惊的时代文献,东德边防士兵当时有义务“消灭”逃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