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的“蒙特利尔时刻”
德国正在国内和国际上努力实施具有历史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公约》。
2022 年 12 月,COP15 世界自然峰会取得了意外的突破性进展: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国际社会通过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框架协议,以保护陆地和海洋区域以及生物多样性。该框架的正式名称是《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它与气候变化方面的《巴黎协定》一样,构成了未来几年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纲领性政策。长远目标:到本世纪中叶,世界应再次“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愿景的基础是到 2030 年要实现的 23 项目标,其中一些目标相当具体。德国正在国内和国际上努力推动实现“蒙特利尔时刻”。
《生物多样性公约》将陆地和海洋置于保护之下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指导方针包括将地球表面的 30% 保留成为自然生态保护区。这是一次开创性的壮举,这意味着陆地上受保护的面积几乎要翻一倍,而海洋上的保护区几乎要翻四倍。到 2030 年,30% 的退化土地应得到“有效恢复”。此外,还有关于杀虫剂、入侵物种的规定,减少对自然有害的补贴,并承诺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更多资金。到 2025 年,每年将有 200 亿美元流入新的生物多样性基金,此后每年将有 300 亿美元流入该基金。
在蒙特利尔达成协议后,德国环境部长斯戴菲•莱姆克说这是一项“强有力的协议”,称国际社会已下定决心“阻止物种灭绝”。此后发生了什么?
国际和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
与此同时,德国还成立了一个生物多样性基金,以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实施更有效的物种保护。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也是资金最缺乏的地方,例如:亚马孙地区、肯尼亚或坦桑尼亚。
《生物多样性公约》规定,各国应将这些目标转化为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并在本国实施这些目标。德国已于 2007 年采用了这一战略。联邦政府计划于 2024 年通过一项考虑到蒙特利尔目标的修订版本。
为了支持其他国家制定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德国与其他国家一起发起了一项实施倡议,即国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计划加速伙伴关系。联邦政府为此总共认捐了 2900 万欧元。
德国是生物多样性的最大捐助国之一
总体而言,德国希望增加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国际支出。奥拉夫·朔尔茨总理宣布,从 2025 年起,这笔资金将从现在的约 7.5 亿欧元增加到 15 亿欧元。这包括为大型自然保护区提供资金,如印度尼西亚的古农列尤择和津巴布韦的哥纳瑞州,还包括通过所谓的亚马逊基金为保护巴西雨林提供资金。前几年,德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多样性捐助国之一。
然而,仅仅是每年为《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提出的新的生物多样性基金筹集 200 亿美元,仍然缺乏大量资金。根据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 (OECD) 的计算,到 2020 年,所有国际生物多样性承诺的总和约为 100 亿美元。
在划定更多的自然保护区方面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也是协议的核心内容。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所长约翰·罗克斯特伦认为,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保护自然,并形成一个重要的“压力缓冲器”。另一方面,如果大自然承受巨大压力,它就无法通过将二氧化碳束缚在森林和泥炭地中来减缓全球变暖。因此,罗克斯特伦说,尽快成为“自然保护积极分子”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