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探索海洋
气候变化如何改变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这正是三个中德研究项目想要探究的问题。

关注珊瑚健康——“Biocomp”项目
他对中德合作非常熟悉:来自汉堡大学海洋学研究所的托马斯·波尔曼 (Thomas Pohlmann) 博士。他与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合作已有 30 年之久,目前正在开展“Biocomp”双边项目。该项目的研究重点是中国东南部东山湾地区珊瑚的健康状况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托马斯·波尔曼博士和他的团队能够通过处理全球气候数据,使其适用于东山湾地区的特定需求。
波尔曼博士表示:“气候模型显示,由于气候变化,未来一个季度内的台风数量会更多。”强风暴伴随着强降雨,将更多淡水引入大海。这影响了盐含量。“2024 年,仅在东山湾地区,几周内就遭遇了三次台风——这连我自己都感到惊讶。”中国研究人员在每次台风前后都会对珊瑚进行检查,发现它们看起来越来越苍白,这意味着它们的状况越来越糟糕。波尔曼博士解释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这么强烈的冲击,珊瑚没有机会恢复。”中德两国的研究人员在月度会议上以电子形式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我们正好互补。我们的中国同事对于生物方面更熟悉,而我们的重点在于气候。”
中德海洋研究合作
中德两国之间的海洋研究合作始于 1986 年。自 2013 年起,在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以及中国国家海洋局和自然资源部的资金支持下,开展了双边项目。
空气污染如何改变海洋——“Airspace”项目
在“Airspace”项目中,科学家们重点关注水和空气元素。项目组成员曼努埃拉·范·平克斯特伦博士说:“我们正在研究空气污染物,比如臭氧,是否会影响某些化合物的释放,因为臭氧会在海面上积聚并与海面发生反应。”海洋中的某些化合物会导致微小气溶胶颗粒的生长,进而影响云的形成和整个气候。这其中,空气和水中的污染物发挥了作用。“我们希望更好地了解人类活动和海洋的自然过程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将北海的海利戈兰岛和南海的渤海湾这两个研究区域进行比较,最适合不过了。这两个地区的特点是航运交通繁忙。但海利戈兰岛附近的气团相对干净,而南海沿海地区则深受空气污染和河流污染的影响。中国研究人员更关注海洋方面,而德国研究人员则专注于大气层。
利用不同的专业知识和资源
“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需要进行跨学科研究。”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教授薛丽坤说,“Airspace 项目使中德团队之间能够协同合作,并利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和资源来完成这项任务。”两国首次大型测量活动已经完成,有一点已经很清楚:气候变化以及船舶废气和废水排放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对海水和空气之间脆弱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决定性影响。“Airspace”项目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碳循环中的自然现象——“NECO”项目
暴雨、风暴、洪水和热浪如何影响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并最终影响碳循环?这些都是位于北海和东海的“NECO”双边研究项目的研究人员正在解决的问题。“我们已经在这两个地区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掌握了几十年来的详细数据。”项目负责人、亥姆霍兹中心的张文彦博士解释说。
该项目还涉及海洋热浪——该术语用于描述一个地区相对较长的异常高温期。张文彦博士解释说,几十年来,这些现象在北海,尤其是在南部地区,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且持久。目前他与七位同事的研究发现,在此期间,大气与海洋之间的 CO2 交换发生了显著变化。他的团队目前正在分析原因和可能的后果。

2025 年 3 月,参与该项目的德国研究人员将与他们的中国同事会面,对比他们的成果并交流意见。“我认为我的中国背景有助于双方的合作。”这位科学家生于中国、长于中国,但后期在德国求学并完成了其学业。“中德两国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大多不同。我两边都能理解。”在研究阶段结束后,各小组希望将研究成果传达给高层代表。“我们希望能够为保护海岸线和海洋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