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应对气候变化
炎热夏季的水资源短缺迫使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创新解决方案:海绵原理就是其中之一。
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利用“海绵”这一简单原理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并增强其气候适应性:在降水量大的时期,海绵城市可以储存雨水。这样既可以防止或减轻洪水泛滥,而在炎热的夏季,这些水又可用于灌溉和降温。
到目前为止,全球海绵城市的数量还不多。其中包括有德国的一些城市。柏林的目标是落实海绵城市理念,而这需要采取三项措施:绿色、蓝色和灰色基础设施。
整合绿色、蓝色和灰色基础设施
绿色基础设施包括绿墙(如杜塞尔多夫的“Kö-Bogen-2”大楼)、公园和绿色屋顶,其数量在德国都呈上升趋势。2021 年,近 10% 的德国新建建筑拥有绿色屋顶。慕尼黑提出了一个新的海绵城市概念,将绿地、植树、大型行道树种植坑和绿色屋顶融合在一个概念中,然后进行实施。
蓝色基础设施与水直接相关:渗水盆地、人工湖、带有防洪草甸的湿地和蓄水盆地。德国南部的普法芬霍芬生态街区就是一个成功的住宅区范例。如今,雨水通过街道排水沟流入蓄水池和渗水盆地,并汇入重新自然化的伊尔姆河。
灰色基础设施是工程设施,如排水箱、蓄水池和透水的铺路材料(如带接缝的铺路石)。柏林新建区现在必须保证大部分的水都在本地渗透、储存或蒸发。例如,在阿德勒斯霍夫的科技园区和住宅区,没有下水道系统,取而代之的是绿色渗透区。道路也是透水的。
海绵城市的概念需要重新思考,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尽管如此,这种简单的气候适应性方法正变得越来越流行。毕竟,在发生干旱和洪水时,海绵城市对人们来说益处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