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波恩推动气候保护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总部位于德国波恩,它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并设定了自己的重点事项。
国际气候保护“任重而道远”。西蒙·斯蒂尔 (Simon Stiell) 曾这样形容过,他自 2022 年起担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长一职。在这一方面,位于德国西部城市波恩的秘书处发挥了特殊且极其重要的作用。斯蒂尔与他来自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450 名同事共同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并组织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他们还负责收集各国(地区)的排放数据,以便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从而了解国际社会在气候保护方面所处的位置以及距离实现气候目标还有多大差距。
与此同时,秘书处还需发挥领路人的作用,促进更多合作,坚定气候雄心,建立与企业、基金会、非政府组织和科学机构之间的合作纽带,以让尽可能多的参与者加入到全球气候保护的任务当中。“早在 30 年前,各国(地区)就已经认识到气候变化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斯蒂尔说到。但他也提醒道:“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必须加快脚步。气候变化不会等着我们。”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开端
三十多年前,世界气象组织 (WMO) 在日内瓦和多伦多主办了第一届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并成功将这一问题提上了国际政治议程。早在 1988 年,联合国就决定成立一个专家小组来汇集关于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信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委员会于两年后发布了第一份进度报告。当时,气候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从今天来看,当时研究机构中的几台计算机无论是计算能力还是存储容量,都极其有限。但气候委员会出具的报告却出人意料的精准,其基本发现得到了所有其他报告的证实:气候变化是人为造成的。为了遏制气温上升,必须迅速且全面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为解决气候问题,第一份 IPCC 报告建议召开全球大会。联合国大会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开始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进行谈判,该公约于 1992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首脑会议上由 154 个国家签署,并于两年后生效。目前已有 198 个国家签署该公约成为缔约方——这几乎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目标: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且需尽快做到这一点,以使生态系统能够完成自然适应,保证可持续发展。
“缔约方大会”(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简称 COP)特指全球气候大会,该会自 1995 年起每年召开一次。更准确的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缔约方大会。缩写取自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在柏林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成立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附属机构,与秘书处同名。秘书处自称为“UN Climate Change(联合国气候变化秘书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总部位于波恩“气候大厦 (Climate Tower)”。
自 1996 年起,该机构总部一直设于波恩。日内瓦和多伦多也曾提出过申请,这两座城市曾召开过第一届 WMO 大会。之所以花落波恩,主要是因为当时还担任联邦环境部部长的前联邦总理安格拉·默克尔 (Angela Merkel) 力争让前联邦首都成为气候变化秘书处的总部。目前,在波恩已建成一个大型的联合国园区。20 多个联合国组织派代表在此办公,主楼为前国会众议院“欧根大楼 (Langer Eugen)”。自 2022 年起,新设立的“气候大厦 (Climate Tower)”成为了气候变化秘书处的总部。
园区每年举办一次春季会议,旨在为年底的重要峰会“小型气候会议”作准备,届时有数千名参与者参会。而大型气候变化大会的参与者往往超过 20,000 人。其中不仅有政府代表出席会议,还会有民间团体代表、经济代表、科学代表和媒体代表等。
尽管气候变化大会由气候变化秘书处组织召开。但大会负责人为东道国。东道国负责选定会议主席、主导谈判,并可以设定自己的重点事项。因此,大会的成功程度也取决于东道国的谈判技巧。气候变化秘书处的任务就是“秘书处”一词所代表的含义:为组织和管理提供支持,从而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