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保值

德国有38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是被收入名录的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07.09.2013
picture-alliance/dpa - Opera House Bayreuth
© picture-alliance/dpa - Opera House Bayreuth

关于德国世界遗产的多样性

这个声音像魔鬼一般。两尊半人半马石像引导吹奏出震耳欲聋的第四音级,而水流的驱动力通过金属管挤压出音调,当这一世界末日的号角声沿着山坡向下倾泻开去,就都已经流入了河中。大量河水溅落到气势恢宏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雕像脚底的凝灰岩基座上,12米长的水柱从巨人口中喷涌而出,据说纽约自由女神像正是以这尊薄壁型的巨人像为样板。人群,成班的学生、退休者、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从奔腾着的瀑布两旁的陡峭台阶蜂涌下山谷,只是为了抢先欣赏水流和精心设计的景观。在8.5公里对于大洪荒的肆意想象之后,汹涌的波涛分流成了蜿蜒流淌的浪漫的林间小溪,并再次汇聚起来,咆哮着俯冲到魔鬼桥下的岩石上,经过一段林间草地的徜徉,从沟渠的边缘喷射而出,绕了一个大大的弧度,坠入34米的深处,这一水景艺术的杰作以54米高的喷泉完美收官。这创造了世界纪录。从今年起,卡塞尔威廉高地山地和宫殿公园的水景中轴线 -- 包括位于下方的哈比希特森林里的水库 -- 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有些人会从体育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德国现在有38处世界遗产,是继中国、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之后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以国土面积来衡量,可谓非常之多,而这与这个欧洲中部国家的历史有关。与意大利一样,德国到19世纪才建立了民族国家,在1800年左右,在今日联邦德国的疆域上还矗立着数百个独立的小邦国,另外还有51个帝国自由城市,各个统治区域之间在领土上鲜有联系,每个政权都建立了各自的法律体制,自行发行货币,征收关税,确定度量衡和时间。欧洲各种政体间都以不同的方式建立起家族联系,打造政治和经济联盟。在文化上则形成激烈竞争,一些贵族受到其他欧洲宫廷文化成就的影响,赞助扶持艺术的发展以期宣扬自身的荣耀。 1689年下令建造了威廉高地山地公园的Carl von Hessen-Kassel伯爵是这些小邦国的典型代表。Friedrichs II. von Preußen(普鲁士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姐姐Wilhelmine von Bayreuth于女儿1748年结婚之际,委托当时享誉世界的建筑师和舞台画家Giuseppe Galli Bibiena(朱塞佩·加利·比比恩纳)新建了一座歌剧院,她也是这样一位有远见且热爱艺术的地方业主,这座位于偏远的法兰肯小城的璀璨明珠是木制结构,它是后来所有单栋矗立在内城的歌剧院的原型。世界遗产委员会在2012年的年会上宣布其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德国文化中心众多的历史解释了如今包括三个城市州汉堡、不来梅和柏林在内的16个联邦州的文化自主权。每个联邦州都有自己的文物保护法,每个联邦州提出自己的世界遗产名录建议,然后由文化部长联席会议在全国层面上进行表决。当然,每个联邦州都要求至少有一处获得世界遗产地位,这也事关声望和发展旅游业的期望。1976年,联邦德国批准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公约》。1978年亚琛大教堂作为首个建筑类遗产被认可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座建筑核心部分是加洛林王朝风格,但有意识地加入了古罗马和拜占庭建筑文化元素,至今象征着在查理大帝领导下早期欧洲联合的尝试。如果说一开始宣布为世界遗产的都是多为教堂、宫殿类的单个建筑,那么很快得到看重的就已经扩展到整片建筑群, 以及保存得尤为完好的老城。1987年,特里尔市数量众多的古罗马建筑被宣布为世界遗产,这座摩泽尔河畔的小城在公元300年拥有8000人口,是罗马帝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大的首都。汉萨城市卢卑克历史悠久,其概貌自从12世纪起未发生变化,同样在1987年,它作为首个北欧老城入选世界遗产名录。199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收录了拉莫斯贝格周边的文化景观以及保存完好的、有着众多中世纪桁架建筑的格斯拉市,自13世纪起,拉莫斯贝格矿山以及为了采矿目的而由西妥教团僧侣们研制的水利系统给这座城市及周边景观打下了烙印。拉莫斯贝格的银矿为德国皇帝和格斯拉市提供了财富,从30公里左右的人工水渠,100个用作蓄水池的水塘,大型的地下水水车,巨型坑道系统,一直到1930年由工业建筑师Schupp和Kremmer修建的回收再利用设备,这些都见证了持续700年的采矿业传统。2010年上哈尔茨的水利系统随后也收入世界遗产名录,由此,这一世界遗产如今包括了200多平方公里的文化景观。如果在哈尔茨山四处眺望,就会开始理解为何云杉林也是采矿业的产品:当原先的混交林因为建造坑道、水管和水车消耗殆尽时,人们种植了云杉林。

 

在所有被认可为世界遗产的园林中,幅员140平方公里的德绍-沃利茨园林王国也许是最令人动容的。热爱和平的开明贵族Leopold III. Friedrich Franz von Anhalt-Dessau(雷欧波三世弗里德里希·弗朗茨·冯·安哈特-德绍)宣布他的小王国为园林王国,允许所有臣民自由进入休憩和接受教育。这位贵族以英国为楷模,将轻松活泼的古典主义引入国内。不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于现代文物也非常感兴趣,自2008年起,柏林在20世纪20年代建造的六个大型居住区也成为世界遗产,它们代表了危机和住房荒年代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城市规划。

 

即便为世界遗产保护提供保障的是各州的文物保护法,联邦层面仍旧努力从事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推介,并充分了解地方和各州的文物所有者往往难以胜任这些任务。为此,联邦从机构建设上扶植一些大型基金会,由此获益的有魏玛古典主义基金会,该机构并非由名称令人联想到的那样仅仅照管Johann Wolfgang Goethe(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和Friedrich Schiller(弗里德里希·席勒)的展馆,而且也照管魏玛市的包豪斯遗产。德绍包豪斯基金会也受到联邦资助,该机构致力于保护、开发和推介这个日益萎缩的工业城市中独栋的现代派实验建筑。包豪斯这一设计与建筑流派具有国际性,其先驱人物受纳粹逼迫而流亡,这些都使得包豪斯风格在全世界产生了影响力。

 

同样属于联邦事务的当然还有耗资巨大的对于柏林博物馆岛的维护和翻新,这个位于首都心脏部位的全球独一无二的博物馆和公民教育中心自1810年起受王室委托兴建,过去和现在都是对所有时代和文化开放的。由文化与媒体专员发起的“全国有价值的文物”计划也参与长期资助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弗尔克林根钢铁厂,这座建于1873年的大型钢铁厂是展示工业技术革新时代机器的园区,它必须在冷却的状态下得到保护,以防止生锈变质。

 

由联邦资助的令人印象最深的世界遗产救援计划可能要算作为城市开发工具、由建设与交通部主持的 “全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投资促进” 特别资助计划,联邦从2009年到2014年为此斥资2.2亿欧元,该计划修缮了原帝国自由城市雷根斯堡因交通使用过度而遭破坏的中世纪“石桥”,改善了奎德林堡地质疏松的城堡山的静力稳定性。在波茨坦和柏林的大型宫殿园林中,既需要维护小型的趣味建筑,也需要修缮园林的细部。

 

在该计划框架内也资助通过新建入口建筑、控制系统和信息中心来加强世界遗产感知度的新建措施,例如,黑森州小小的罗什修道院一直在努力争取以世界遗产的形象示人,因为这座一度为整个欧洲提供了图书文献的修道院的古迹非常模糊,难以辨认。这座位于奥登瓦尔德边缘的桁架房屋小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很难到达,也没有值得一提的旅馆或餐饮业。这样一座小小的城镇很快难以担当一处世界遗产的责任。认真对待世界遗产意味着为全人类承担责任,而人类不分国界,都对其文化成就,无论是创造性、研究性还是保护性的成就,引以为荣。如果没有文化交流,这些文化遗产的哪一处都是根本无法想象的,要知道,这些遗产所在领土上的国家曾经有多小。

 

自然遗产无论如何要感谢全球依存度的提高,达姆施塔特附近梅塞尔的废弃油页层化石坑中的原古马就是地球母亲的遗产,正如从荷兰海岸一直延伸到丹麦海岸的北海浅滩一样,亦或是在不断扩张的城市的能源荒中幸存下来的欧洲最后一批山毛榉林,在自然方面德国也有出人意料之处,只不过需要去从容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