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静谧的大师

被遗忘、被误解、被称赞:值此诞辰 250 周年之际,重新探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作品。

Janet SchayanJanet Schayan, 05.09.2024
汉堡美术馆的展览一隅
汉堡美术馆的展览一隅 © picture alliance/dpa/Lukas Schulze

海边的一个人,渺小得几乎让人忽略他的存在。他孤独地凝视着黑色的波浪,天空同样阴沉,侵袭着地平线——画面最顶端出现了一线希望,灰色变成了细腻的天蓝色。这些色彩条纹有异乎寻常的现代感,它们是平面的,几乎是抽象的。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在 1808 年至 1810 年间绘制了这些作品,比现代主义艺术的开端早了近 100 年。《海边修士》现存于柏林国家美术馆。

虔诚的新教徒弗里德里希,他的姐姐和父亲在他开始创作这幅画前不久去世了,他这幅画的主题是什么呢?和我们今天的许多人一样吗?一个任凭自然力量摆布的人,在希望与绝望之间摇摆?在弗里德里希静谧的画面中,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能看到不同的东西。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幅作品完全不是 19 世纪的风景画风格。它是个性且独特的——也许是现代主义的提前上演。

自然是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绘画的中心主题

不过,他的其他作品也不像是图画,而是类似于油画的拼贴:他自己在大自然中漫步时,将树木、山丘、岩石、云朵等现实场景画在素描本上,然后他以不同的视角和排列方式,配以特殊的光线,将景物重新组合画在画布上。他的想法是:“画家不仅要画眼前所见,还要画内心所见。”当人们出现时,我们从后视图的角度看到他们。艺术鉴赏家弗洛里安·伊利斯在其 2023 年出版的畅销传记《静谧的魔力》中写道,弗里德里希是一位善于观察自然并将其内化为情感的大师,却不会画人物和面孔。但也许弗里德里希只想让我们这些观众与他笔下的人物一起注视画面,采用画中人的视角注视他所创造的世界。

成为德国浪漫主义最重要艺术家的漫长之路

弗里德里希的主要创作主题是寻求对自然和个人孤独的精神体验。《海边修士》、《吕根岛上的白垩崖》、《雾海上的旅人》或充满破坏性、冰霜嶙峋的《冰海》——所有这些作品如今都已成为早期浪漫主义的标志,成为德国艺术史集体记忆的一部分。但过去并非总是如此。弗里德里希 1774 年出生于波罗的海海滨的格赖夫斯瓦尔德,1840 年卒于德累斯顿,他一生事业有成,就连普鲁士国王也为自己的儿子买下了《海边修士》。

但仅仅十年后,这些往往忧郁、阴郁、神秘的主题以及对自然的神秘化已不再符合时代的品味。受到弗里德里希敬重的诗人歌德甚至对他的画作进行了相当不雅的亵渎。弗里德里希在去世前就已被世人遗忘。他的《雾海上的旅人》和《白垩崖》等许多画作长期以来一直无人问津,甚至失传。

纳粹时代的滥用

在 20 世纪初,弗里德里希的艺术作品重见天日。几年后,纳粹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了一些“北欧的”、“日耳曼的”的内容,并将其滥用于宣传目的。

1974 年,弗里德里希的画作在其诞辰 200 周年时首次展出:在当时四分五裂的德国,汉堡美术馆和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跨越“铁幕”,联手开展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合作。随后,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重获新生,成为浪漫主义的超级巨星。他的画作得到了重新探索和诠释——政治艺术家弗里德里希,他支持反对拿破仑的自由力量,这成为关注的焦点。有些人甚至将这位矜持的、可能有些古怪的自然爱好者视为当今第一位气候保护者。然而,他的艺术涉及永恒的主题,唤起人们的情感,并一次又一次地启发了其他艺术家。

cdfriedrich.de/en/

三场展览纪念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诞辰 250 周年

在他诞辰 250 周年之际,每个人都可以勾勒出这位静谧的大师的独特形象:三场大型展览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这位浪漫主义艺术家。汉堡美术馆研究了弗里德里希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柏林旧国家画廊展示了博物馆在德意志帝国重新发现弗里德里希绘画作品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探索了艺术家生活了 40 多年的这座城市如何塑造了他的作品。三家博物馆联合推出的数字作品为无法前往德国的人们提供了通过虚拟方式浏览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作品的机会。